我们说隐喻建构了我们大部分的日常概念系统(conceptual -system),也就是说,大部分的概念必须在其他概念的基础上才能被部分理解。这就产生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即我们的概念系统根据何在。有没有什么概念是可以不通过隐喻而被直接理解的呢?如果没有的话,我们又是怎样来理解事物的呢?

简单的空间概念,如“上”,是典型的能被直接理解的概念。我们空间概念里的“上”源于我们的空间经验。我们有躯干并且直立向上。我们每一次移动几乎都包含在一个运动程序中,它或改变,或保持,或预设这种上下方向;或者以某种方式将其考虑在内。我们在世界上不断地进行着活动,即使是我们睡觉的时候也是有上下方向的。这与我们的身体活动不仅仅相关,而且直接相关。在我们的运动程式及日常活动中,上下方向处于中心地位,人们甚至觉得除了上下这个方向概念外,别无他向。然而客观来讲,空间方向构架有很多可能,包括笛卡尔坐标系(Cartesian coordinates),在这种框架中就没有上下方向。但是人类的空间概念包括“上—下”,“前—后”,“里—外”,“近—远”等。这些就是与我们日常持续不断的身体活动相关的空间概念,对于我们而言,相较于其他可能的空间构架,它们具有优先权。换言之,我们空间概念的形成来源于我们不断的空间体验,即我们与自然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由此产生的概念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最根本的概念。

因此“上”不能单纯从其本身去理解,而是源自我们不断进行的运动机能。且这些运动机能又与我们的直立姿态有关,直立姿态则与我们生存的这个引力场相关。想象一个球状生物,生活在非引力环境中,没有任何的知识和经验。“上”对于这样的生物而言会是什么概念呢?答案不仅取决于这个球状生物的生理机能,还跟它的文化有关。

换言之,我们所说的“直接身体经验”并不单单只拥有某种类型的身体这么简单,相反,每一项经验都是在一定广泛深厚的文化前提下获得的。因此,这样做会误导人们,即将直接身体经验看作好像是切近经验的某种核心——我们依据我们的概念系统来对其作出阐释文化假设、价值和态度并不是一个我们可以选择加渚或不加诸经验之上的概念外衣。或许应该说所有的经验说到底都是文化才是正确的。文化已经隐含在每一种经验本身之中,我们正是用这样的方式去体验我们生活的“世界”。

然而,即使我们认同经验中包含了文化前提,我们还是能将更 “身体”的经验如“起立”和更“文化”的经验如“参加婚礼”作重要区分。下文我们将要说的“身体经验”和“文化经验”就是这个意思。

我们身体功能所赖以发挥作用的一些关键概念词汇如“上—下”、“里—外”、“前—后”、“深—浅”(或“浓—淡”)、“冷—暖”、“男—女”等要比其他概念划定得更明确。情感经验与我们的空间和知觉经验一样基本,然而情感经验就不像身体经验那样划分明晰。我们的知觉—运动机能使我们产生了一个明确界定的空间概念结构,然而单单由情感机能产生的情感却没有一个明晰的概念结构。由于我们的情感(如。“幸福”)和知觉运动经验(如“直立姿态”)有着系统性关联,它们形成 r 方位隐喻概念的基础(如“快乐是向上的”)。这样的隐喻使我们用更明晰的同汇将情感经验概念化,又将它们与跟人的总的福祉有关的概念相关联(如“健康”、“生活”、“克制”、“控制”等)。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可以谈论新兴隐喻和新兴概念

例如像“物体”、“物质”和“容器”这样的概念是直接显现的。我们将自己视为与世界其他事物分开来的实体,作为拥有里、外的容器。我们亦将我们外部的事物作为实体来体验一通常也是作为拥有里、外的容器。我们觉得自己是由血肉、骨头之类物质组成的,而外在事物则由各种各样的物质组成,如木头、石头、金属等。通过视觉和触觉我们感受到许多事物都有清晰的边界。而当事物没有明晰的边界时,我们就将边界投射到他们上面,即将其作为实体概念化,通常是作为容器(例如,森林、空地、云朵等)。

在方位隐喻中,基本本体隐喻就是以我们经验中的系统性关联为基础的。例如,我们所见,“视野是个容器”这一隐喻就是以我们所见跟一个有界物理空间之关联为基础的。隐喻“时间是运动物体”就是以一个向我们移动的物体跟它移向我们需要花费的时间之关联为基础的。同样,物体在一定空间范围内移动和它移动所需要的时间二者之间的关联也是“时间是容器”这一隐喻的基础(如在“他在十分钟内做完了”)。事件和动作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相关联,就使它们成了“容器物体”。

物理实体的经验为转喻提供了基础。转喻概念源于我们经验中的两个物理实体(如,“部分代整体”、“客体代主体”),或者一个是物理实体,另一个是被隐喻概念化为物理实体的某事物(如,“地点代表事件”、“机构代表相关负责人” )。

关于概念系统的基础,或许需要强调的最重要一点是要把经验与我们将经验概念化的方式二者区别开来。我们并不是说身体经验要比其他形式的经验(无论是情感的、心理的、文化的或者任何形式)更基础。所有这些经验就跟身体经验一样基础。需要进一步说明的是我们通常用身体经验来概念化非身体经验,即我们用界定明晰的来概念化界定模糊的。请看下面例子:

  • 哈利在厨房里 Harry is in the kitchen.
  • 哈利是慈善互助会中的一员 Harry is in the Elks.
  • 哈利恋爱了 Harry is in love.

这几句话指代三种不同的经验领域:空间领域、社会领域和情感领 域。三个中并没有哪一个在经验感受上具有优先权,它们是相互平等的三种基本经验。

但就概念建构来讲,它们确实存在不同。第一句话中的“IN”直 接源自空间经验,界定清晰。它不是一个隐喻概念的例子。但其余两个则是隐喩概念的例子。第二句是隐喻。社会群体是容器”的一个例子,其中社会群体的概念就是这样构建成的。这个隐喻使我们通过将其空间化来理解社会群体这个概念。“in”这个词和 IN 这个概念在三个例子中是一样的,并不是三个不同的概念或是三个同音词。我们只有一个自然发生的概念,只有一个词来表示它,但有两个隐喻概念,它们部分定义了社会群体和情感状态。这些例子说明我们可能拥有同样基本的经验类型,即便经验概念化方式并非同样基本。

上次更新: 2/27/2023, 6:14:45 PM